|
|
自卑的咨詢與治療 |
|
更新時間:2013/6/25 16:57:56 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
一、自卑的界定與表現 自卑(inferiority)是自我情緒體驗的一種形式,是個體由于某種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或其他原因所產生的對自我認識的態(tài)度體驗,表現為對自己的能力或品質評價過低,輕視自己或看不起自己,擔心失去他人尊重,總感到自己這也不如別人,那也不如別人,喪失了實現自我的信心。他總是以別人為參照系羅列理由,說明自己的無知和無能。 自卑可以使人奮起,獲得補償性的發(fā)展,從而取得好的成就,但嚴重的自卑卻會使人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喪失自強不息的精神,進而影響一個人的能力發(fā)展和未來成就。就青少年來說,自卑往往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身體自卑。青少年學生處于身體發(fā)育和第二性征表現的特殊階段,這一時期由于自我意識增強,他們對自己身體的關注也日益強烈,在和周圍同伴的比較或評價中往往會過低評價自己的身體,造成嚴重的自卑情緒。如有的男同學因為自己的"豆芽菜"身形而苦惱,羞于參加學校的文體活動或力量型比賽,在女生和強壯的男生面前總感到自卑;有的女同學因為自己臉上長了幾棵"青春痘",就羞于參加社交活動,經常拿一個小鏡子偷偷地照來照去,這都是自卑的顯著表現。 2、家庭自卑。家庭自卑多發(fā)生在單親家庭或矛盾家庭之中。在現代學校攀比風氣日盛和離婚比率增高的社會中,家庭自卑的現象更加普遍。例如有一位同學,有一次帶同學到家里玩耍,結果正好碰到父母吵架,從此以后,他就喪失了在同學中活潑、自信的神態(tài),變得郁郁寡歡,總覺得同學們在用異樣的眼光看他,在偷偷地議論他的家庭。這就是家庭自卑的一種表現。 3、學習及知識方面的自卑感。這種自卑在青少年學生中表現得最為普遍,因為在青少年學生心目中,學習成績的好壞似乎是決定其優(yōu)劣、等第的第一要義,學習成績的優(yōu)劣直接決定著他們的自尊程度。例如,有一位初中生,學習成績非常優(yōu)秀,但就是在文藝方面毫無專長,看到別人都能夠在舞臺和集會上一展身手,內心深深自卑,總懷疑別人說自己是高分低能,結果形成了離群索居的習慣。 4、性方面的自卑感。青少年處于性發(fā)育的高峰期,他們開始對性有了"朦朧感"和"神秘感",伴隨著這種心態(tài),會出現性心理,如果這些性心理得不到有效的糾正和處理,就可能產生性心理自卑。例如一位中學生,因為夢遺,認為自己喪失了元氣,思想有"流氓"傾向,以致在一段時間上課不專心,見到人躲躲閃閃,不合群,特別是在和異性交往時表現得手足無措,語無倫次,鬧出很多笑話。 在日常的觀察中,我們也可以簡單地通過他們的行為表現加以判斷,例如自卑生常常在諸多競爭活動退縮,甚至明明能成功也放棄機會,害羞、膽怯、不自信或者不承認自己的不足并竭力掩飾以使他人不覺察他們的自卑,有時故意表現得夸張、炫耀,總想一鳴驚人,虛榮心強,對自己的不足和他人的評價敏感等。 二、自卑的成因 產生自卑的原因多種多樣,概括起來講,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生理方面的原因。對自己身體方面的素質不滿意,如與別人比較時,覺得自己在身高、長相、體態(tài)、膚色等方面不如他人而導致自卑。 2、遭遇挫折和心理創(chuàng)傷。爭強好勝,和別人比著干,是青少年的一大特點,一旦他們在競爭中屢遭挫折,就會產生心理創(chuàng)傷,產生自卑心理。 3、自尊心過強或過弱。 4、性格因素。一般來說,生性豁達,場獨立性(field independence)的人較少產生自卑,而內向,場依存性(field dependence)的人則比較容易產生自卑。 5、家庭教育問題。(1)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對孩子過于苛求,若孩子稍有失誤,父母就指責他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缺少正性評價,久而久之就會造成孩子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形成一種自卑的自我評價系統。(2)和他人攀比。家長如果經常拿別人孩子的長處和自己孩子的短處比,只能使孩子越比越自卑,并產生逆反心理。(3)經常斥責、打罵孩子。父母專橫的態(tài)度,容易使孩子感到自己的渺小,甚至形成習得性無助的心理習慣和自卑情結。(4)包辦代替,有些父母對孩子過于溺愛,這也包辦,那也包辦,使孩子體驗不到成功帶來的自豪感,缺乏表現自己的機會,造成自卑。(5)父母有自卑情緒。 6、不能全面地看問題。 7、需要的不到滿足。一個學生如果在集體中經常被冷落、請示和嫌棄,得不到同伴的友誼和關心,也會感到傷心和自卑。 自卑的咨詢與治療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自卑的顯著特點是自我評價過低,具有概括化和泛化、敏感性、掩飾性的特點,常常采用回避與別人交往的方法來避免別人看出自己的缺陷和不足,習慣于把自己禁錮起來,從而產生孤獨的體驗,形成閉鎖心態(tài)。自卑的咨詢和治療,常用的方法有認知療法和支持療法。
|
|
【文章作者:佚名】 【文章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上一篇文章: 打破青春的神話
下一篇文章: 課堂擾亂行為的心理分析 |
打印本頁 | 關閉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