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矯正學生不良行為習慣之我見 |
|
更新時間:2013/6/25 17:02:43 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
作者:徐廷智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逐步完善,社會變革在廣度和深度上不斷形成,成長環(huán)境的加劇變化,中專生中的不良行為習慣顯得越來越突出,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顯得十分重要。教育家洛克說過:“把子弟的幸福奠定在德行和良好的教育方面,那也是唯一可靠和保險的方法�!笨梢�,一個人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但對他的成長起著良好的作用,而且能使他受益終生。然而,當前中專生中存在著諸多的不良行為習慣,嚴重妨礙他們的心身健康成長。鑒于此,矯正和防治學生中的不良行為習慣,把他們引導到良好的軌道上來,是老師特別是班主任的主要任務之一。 一、不良行為習慣形成的原因 一是環(huán)境的影響。主要是周邊的同學、朋友等環(huán)境,他們之間接觸時間較長,有的甚至是從幼兒園開始,關系密切,是無話不談,無事不講的關系。更主要的是他們進入中專后,隨著年齡的增長,青春期的來臨,認識能力的提高,自我意識明顯增強,產(chǎn)生了強烈的獨立感。與此同時,在他們的內(nèi)心深處,受人尊重的需要,友誼的需要和交往的需要,都迅速發(fā)展起來。其中與同齡人的交往需要更為強烈,而與父母、師長或其他長者顯得敬而遠之,喜歡同那些興趣相投,地位平等的同齡伙伴無拘無束地敞開心扉。因此,相互間的不良行為習慣也在所難免地被相互“模仿”,“學習”和“交流”。 二是家庭的影響。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無不感染著孩子,一些舉止在他們幼小心靈上就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家庭環(huán)境中,父母對孩子是一面鏡子,子女每時每刻從不同角度對父母進行觀察和模仿。在現(xiàn)實生活中,離異、單親、殘缺的家庭、不良的家庭教育和環(huán)境、家庭成員的不良品德、父母文化素質(zhì)不高等因素直接造成孩子不良行為習慣的形成。 三是新聞媒體的影響。隨著科技的高速發(fā)展,大眾傳播媒介日益增多,如電視、廣播、書籍、雜志、報紙、電影、錄像帶、電子游戲、網(wǎng)吧等大眾傳媒,成了他們最受歡迎、最能影響的渠道。但一些影視片、影碟、書刊的制作者懷著賺錢為目的,他們視荒誕為合理,怪異為新潮,嚴肅為保守,愚昧為珍寶,從而使藝術創(chuàng)作失去了社會責任心,使作品喪失道德的尊嚴和人性的崇高,也使得青年學生身心受到極大傷害。 二、不良行為習慣的矯正辦法 1、說理啟迪是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品德行為的先導。 學生優(yōu)良品德行為的養(yǎng)成,是一個長期的教育訓練過程。盡管這個過程的開端是多種多樣的,但從整個教育訓練過程來看,一般多是從道德認識開始的,道德認識是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基礎。通過說理啟迪,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行為觀念,在正確的道德行為指導下,才能逐步養(yǎng)成學生優(yōu)良的道德行為習慣。說理啟迪不僅用于學生日常行為指導的開端,而且貫穿于日常行為指導的始終。由于中專生的心理和行為還不成熟,他們在行動上往往還不能完全控制和監(jiān)督自己,自制力差,看問題往往是片面的,表面的或不深刻的,因而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品德行為,應從具體形象的事例入手,這比抽象的道德觀念容易接受。同時,還應該是親切的、耐心的、促進的、言簡意賅、引而不發(fā)的,而不是一味說教,更不是簡單的懲罰、責怪或警告。 2、情感投入是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道德行為的感化力量。 情感上的投入對學生成長過程的影響是相當深遠的,有的甚至是終身難忘。在學校這個大家庭中,班主任對學生的愛會造成一種特殊的環(huán)境和心理氣氛,許多良好的個性品格和行為習慣,正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起來,并成為學生品德教育中的不可抗拒的感化力量。因此,班主任應有意識地為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意識,提供一些條件和機會,達到鍛煉或考驗學生道德意志的目的。 3、注重行為訓練,引導學生養(yǎng)成自覺習慣 由于行為習慣的形成是“積久成性”的,因此必須經(jīng)過長期的反復訓練,一以貫之,反復訓練是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應在講清道理的基礎上注重行為訓練,經(jīng)常訓練就可能會出現(xiàn)從量變到質(zhì)變的飛躍,使之成為自覺行為,進而養(yǎng)成習慣,并由良好的行為習慣逐步上升到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 4、言傳身教,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良品德行為。 在班集體中,學生每時每刻都從不同角度對老師,特別是班主任進行觀察,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一方面能使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另一方面,正確的言傳身教與社會、家庭的教育和要求相一致。中國有句古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充分說明身教的重要性。因此,作為班主任不但要努力修正自身藐視公德、投機取巧、貪小便宜等不良心理,而且要努力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為學生做出榜樣。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能力和目標,以確定自己的人生價值,做學生的楷模,行為品德上的典范。 5、引導和幫助學生學會交往。 中專生思想單純,喜歡與同學交往,他們的友情不僅發(fā)展最快,還常常能建立終身難忘的友誼。這種純真的友誼往往成了同學間相互促進、相互幫助的動力。但是他們認識水平較低,分辯是非能力較差,又喜歡感情用事,如果在交往中,不進行適當?shù)囊龑Ш蛶椭�,他們就可能和不良的伙伴混在一起,攪成一團,是非不分,嬉戲哄鬧,違紀違規(guī),不僅學習受到影響,品行逐漸下降,甚至拉幫結(jié)派,打架鬧事,講哥們義氣,耍流氓作風,以致誤入歧途。因此,對學生的交往,班主任切不可疏忽大意,掉以輕心,既不能聽之任之,任其自由交往,也不要草木皆兵,嚴加防范。而是要充分利用他們喜歡交友的心理特征,因勢利導,正確地引導和幫助他們建立純真的友誼。 一是要有意識地進行擇友引導。要求學生交“益友”,不交“損友”,也就是要和正直的人、誠實的人、愛集體的人、愛學習的人交朋友,不能和品德頑劣,染有惡習的人交往。介紹一些名人交友的故事,推薦一些描寫珍貴友誼的讀物,讓其能意識到選擇朋友的重要性和應選擇什么樣的人做自己的朋友。 二是指導結(jié)友的方法。要告訴學生在交往中,應該先進行觀察,作一番了解,再確定與誰親密交往。班主任可根據(jù)自身的經(jīng)歷,介紹一些觀察了解的方法。與此同時也要告訴他們,看人不能絕對化,而要作具體分析,只要對方身上長處多,為人正直,又與自己和得來,都可以交往。 三是正確處理學生中的不良交往。當學生中出現(xiàn)不良交往時,班主任不能采用簡單粗暴的方法,而應該耐心細致地做好思想教育和積極防范的工作。一般來說,學生結(jié)交了不好的朋友并犯了錯誤的時候,絕大多數(shù)會懷著既悔恨又害怕的心理,這正是班主任對他們進行細致教育的良機。如果采取簡單粗暴的方法,則會產(chǎn)生對立情緒,甚至破罐子破摔,導致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弄清情況,再誠懇地與他們進行感情溝通,說明其犯的錯誤,既有學生自身的責任,也有班主任疏予防范、關心不夠的責任。與他們共同研究如何嚴加防范的具體措施。
|
|
【文章作者:佚名】 【文章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上一篇文章: 淺談班主任工作情與法的和諧統(tǒng)一
下一篇文章: 試論永葆共產(chǎn)黨人的政治本色 |
打印本頁 | 關閉窗口 |
|
|
|